來源: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 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更好地服務於企業辦理行政審批事項,市規劃國土委印發瞭《“多規合一”協同平臺工作規則》(市規劃國土發〔2018〕89號,以下簡稱《工作規則》),作為《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流程改革的意見》的配套政策之一,《工作規則》的正式發佈不僅明確瞭“多規合一”協同平臺(以下簡稱“衛生協同平臺”)的具體工作機制,同時也將工作流程、審查內容和審查標準向社會公開,接收社會監督,規范權力運行。市規劃國土委相關負責人解讀瞭《工作規則》有關政策。 關鍵詞:政府協同服務平臺 問:什麼是“多規合一”協同平臺? 市規劃國土委相關負責人:“多規合一”協同平臺是堅持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為統領,通過土地和空間資源配置,統籌協調建設需求和管理需求,各部門共同、主動、統籌研究建設項目各項相關問題的政府協同服務平臺,是為建設單位提供的,在正式提交建設申請衛生前的預溝通服務。 關鍵詞:全面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主動協調服務 問:協同平臺的工作目標是什麼? 負責人:“多規合一”協同平臺全面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為出發點,把原來政府部門被動的受理審批轉變為主動的協調和服務,快速就建設項目形成各部門綜合意見,解決相關問題。通過協同平臺切實發揮城市總體安全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確保規劃精準落地。協同平臺衛生采取統籌研究、集體決策、限時辦理的工作方式,將各部門的意見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建設條件,一次性告知建設單位,努力做到讓建設單位“隻進一扇門”,讓建設項目實現一次申報、食品多部門協同研究,政府主動推進項目落地。 關鍵詞:“串聯式”改為“並聯式” 主動“集合”研究 問:協同平臺會帶來什麼變化? 負責人:按照現行的固定資產投資審批流程,建設項目的前期研究過程為“串聯式”,需要建設單位單獨向多個政府部門反復進行咨詢、溝通、協商、提交相關材料,甚至要多次公示、多次報批手續,來回反復過程拉長瞭建設周期;此外,以前各個政府部門的工作方式為被動的受理審批,項目的研究過程也是由建設單位來推動,在整個項目辦理過程中建設單位不僅需要到各部門“報道”,還需要安全自主推進項安全目的研究過程。 “多規合一”協同平臺將進一步優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研究論證過程,打造更加順暢的“並聯式”研究機制,實現由建設單位提出申報、政府部門主動“集合”研究的新模式。建設項目經過協同平臺進行研究,在限時辦理的要求下,能夠及時反饋項目可行性,快速形成各部門綜合研究意見,並匯總形成規劃綜合實施方案,之後建食品設項目便進入審批環節,從整體上提高建設項目的落地效率。 關鍵詞:初審、會商、決策等環節 問:哪些項目能納入協同平臺? 負責人:在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過程中需要各政府部門協調研究相關問題的項目均可以納入“多衛生規合一”協同平臺進行研究,可根據項目復雜程度確定需要統籌研究的具體事項內容。 問:協同平臺是如何運轉的? 負責人:“多規安全合一”協同平臺工作流程包括市規劃國土委初審、相關部門會商、會議決策、上報批準幾個環節。 在接到項目申報後立即進入初審環節,該環節主要審查建設項目是否符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戰略定位、空間佈局、非首都功能疏解、用地減量、人口規模和建築規模控制等剛性要求,符合要求的項目還需要確定後續開展工作內容。 經過初審符合要求的項目便進入相關部門會商環節,該環節實現瞭政府的“集合”服務,由市規劃國土委組織發改、住建、水務、園林、民防、消防等各相關政府部門針對項目提出各自專食品業意見及要求,並組織會商會綜合各部門意見,及時告知建設單位。食品會後由市規劃國土委統籌形成項目規劃綜合實施方案。 會議決策環節是將研究形成的規劃綜合實施方案提請相關部門會議集體決策,通過後,建設項目便完成研究論證過程,進入審批環節。(如規劃綜合實施方案涉及征地、農用地轉用、規劃指標、設計方案、供地方式等需要報請上級機關批準的,還需要進行上報批準環節。) 關鍵詞:申報一次項目、提交一次項目設計方案 問:企業如何實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的? 負責人:有瞭協同平臺的自動運轉,建設單位隻需要進行一次申報項目、提交一次項目設計方案,便可以獲得初審意見(含需開展工作的告知)、各部門綜合研究意見(包括統一的修改意見)、規劃綜合實施方案,在獲得最終規劃綜合實施方案後即可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並獲得“辦一送五”的“大禮包”,包括土地預審意見、規劃條件、設計方案審安全查意見(含城市設計要求)、建設用地批準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五個規劃用地批準文件,各部門依據批復的規劃綜合實施方案配合建設單位推進相關工作。 |